一、辦學特色之成效
本校以「生命教育、環境永續、智慧創新、三好校園」之辦學特色發展,並結合「優質教學、適性輔導、研發產學、永續環境、國際移動、身心靈產業」等六大發展主軸策略來落實自我定位與教育理念,以形塑學校品牌及聲望。
生命教育─創推生命教育品牌,形塑三好校園
建立以生命教育為引導的「身心靈服務產業」教育體系,建造特色品牌與競爭力,成為培養21世紀領袖人才的基礎,建立「南華生命教育品牌大學」。
致力推廣生命教育、星雲大師倡導的「做好事、説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獲教育部設置「國家級生命教育中心」,連續兩年榮獲「生命教育特色學校」,致力提升各級學校生命教育品質,打造生命教育金字塔,讓生命教育從校園擴展至社區、社會甚至國際上,以成為成為國際生命教育標竿為目標。
生命教育學術研究深耕化,近年來受邀至海內、外學校進行生命教育演講,近600場,受惠師生超過20萬人。
推行正念靜坐與書寫心經,培養學生專注力,對學生的道德、人格修養;培育珍珠學生,發掘學生專長與潛力,為社會培養菁英人才。
本校串聯在地中小學組成「嘉言義行心校園」合作交流平台跨校聯盟,包含有秀林國小、山美國小、福樂國小、民和國小、隙頂國小、貴林國小、志航國小、來吉國小,以及新港國中等9所學校,發揮大手牽小手的力量,攜手打造三好家園,以促進社會祥和。此外,也極力推動服務利他,更榮獲得第二屆「服務利他獎」社會青年組第二名。
二、環境永續─落實低碳校園,獲選世界百大綠色大學
致力推動「永續環境•營造樂活森林校園」特色,建立優質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以及發展綠能、樂活與永續的校園文化,將南華校園打造為具有身心靈生活機能的「優質大學文化城」。
本校重視心靈環保與環境永續,創立「永續中心」致力推動節能減碳,並邀請全世界有機農業界領袖齊聚南華大學,一同關心有機農業與環境永續的相關議題。
本校生技系與大林農民共同契作無毒農產品、促成農夫市集;旅遊系協助設計友善又具特色的慢遊生態環境和行銷推廣,以及結合應用社會學系進行社區服務及推廣在地飲食文化,成功與地方政府合作形塑大林鎮,並獲得國際慢城組織認證,使「大林鎮」成為台灣西部第一個慢活小鎮。成為台灣西部首座慢城小鎮。
於校內推行健康蔬食,也推動餐廳內禁止使用一次性容器餐具,師生須自備餐具,也將推動全校禁用塑膠袋。長期施行資源回收、廚餘與落葉堆肥及雨水回收再利用…等節能節水措施,不僅使得垃圾量逐年降低,有效資源回收率高達47﹪,校園全年節能亦至少減少842.96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施行低碳校園方面成效極佳,更計畫性導入能源管理系統,獲經濟部能源局頒贈「ISO 50001認證」。
響應政府推動「零災害」的職業安全衛生政策,本校將安全衛生自主管理導入OHSAS 18001:2007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並積極參與多場職業安全衛生種子人員教育訓練,配合完成內部稽核與風險評估改善後通過驗證,獲頒「OHSAS 18001:2007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證書。
響應生物多樣性公約組織發起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本校亦舉辦「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系列活動,透過研討會、專題講座、體驗活動以及實地普查之方式推廣環境教育。
連續七年蟬聯世界綠色大學百大學校!印尼大學於12月12日公佈2022年世界綠色大學排名(GreenMetric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全球共有來自85個國家1050所大學參加此項排名,全國僅30所大學入榜,連續七年入榜的南華大學全球排名第72名、全國第8名,在廢棄物處理項目亦連續七年並列全球第一,勇奪全國第一,在教育項目更大幅進步175分,顯示該校設置環境教育機構及設施場所,透過至各場域、學校等處進行演講、帶領偏鄉學童參與環境教育活動,辦理永續相關國內及國際研討會,已有顯著成果。
三、智慧創新─跨領域學習,學術影響力全國私校第一
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教學,強化智慧創新的數位學習校園,使「南華走向世界•世界走向南華」,以學習力提升就業競爭力,培育具創新的未來領袖及國際人才。
本校與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等五校共同成立「佛光山聯合大學系統」,並建構以國內收費赴海外留學的2+2雙學位制度,為社會培育優秀的國際人才,目前已有2位同學獲得南華及西來大學雙學位,尚有多位同學在西來大學學習中。
辦理「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國西來大學」及「澳洲南天大學」等短期海外學習團,並於大陸、日本及東南亞等地區之姊妹校合作辦理寒暑假移地教學之外,也帶領學生至美國、歐洲、泰國及馬來西亞等地進行實習或志工服務,讓學生在世界各地大學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開拓國際視野。每年全校學生出國研習超過10%,除了增長學生的國際視野外,更促進我國在國際上的學術交流。
設置高功能互動討論室、數位化翻轉教室、MOOCs磨課師課程上線、自覺學習區、3D創意中心、數位多媒體中心及虛擬攝影棚…等e化教學環境,讓學生突破傳統的方式學習,為學生建構頂尖領先的競爭優勢。
國家圖書館公布「台灣最具影響力學術資源」統計,本校在學術影響力、最佳學術傳播獎授權率、最佳學術曝光獎點閱率、知識分享獎下載率等方面,皆榮膺全國私立大學冠軍,下載數為私校第二名,充分展現出南華大學在學術領域之研究深具影響力。
本校積極落實課程與業界結合,並建立學用合一與全面實習制度,不僅與超過390家機構簽訂實習合作,亦與250家企業簽訂產學合作,更廣邀百位業師協同教學,讓學術理論與產業無縫接軌,促進學生畢業即就業。
各系設置跨領域學程,建置核心學程、學術型與實務型專業選修學程,全面落實「π型教育」,鼓勵學生培養多元興趣,跨領域學習第二專長,並輔導專業考照,強化就業競爭力。根據調查,企業界僱主對本校畢業生滿意度達到87%,顯示本校為社會培育人才的成效。
西班牙機構典藏排名,南華大學全球排名第689名,全國第14名。
四、三好校園─社會實踐深入社區,投入社會公益
秉承創辦人星雲大師之三好理念,共同實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涵養,達成深化學輔工作,培養三好人才的目標。包含形塑三好校園、推廣三好運動、深耕書院精神、增進公民自覺與社會關懷之「三好友善校園大學」。
創校以來即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之精神辦學,善盡社會責任深獲肯定,連續兩年榮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頒發的「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銀獎。
每月第四週的週二訂為「校園淨掃日」,邀集全校師生於校園內淨掃之外,亦不定期至大林鎮為社區淨掃家園,共同為社區妝扮一個乾淨美麗的面貌,提升社區居住品質。
建景系師生長期深入社區並透過實地訪查與規劃,為上林社區成功活化已有80多年歷史的閒置老屋,設置「上林故事屋」,亦修繕閒置29年的老屋「78號亭仔腳」,並於百年龍眼樹下的鋼構平台進行微建築打造為休憩空間也成為社區亮點,成功為地方打造Long Stay樂活村。
本校於105學年度舉辦「現代華陀大林開講」公益講座,每個月邀請一位專家學者至社區演講,共計12場,全程免費回饋社區,培養民眾正確的保健觀念。
本校環境志工隊自民國100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廣永續低碳、關懷環境及水質、農產品碳足跡盤查以及河川巡守…等服務,並曾以「『在地.出發』追尋自然農業的碳足跡」計畫,獲得環保署評鑑績優。此外,亦前往泰國泰北地區參與國際志工服務,進行環境觀察與水質監測、舉辦華語演講比賽、粉刷校園牆面、教導孩童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觀念…等多項服務,不僅能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廣見聞,也為國家促進國際交流。更以「不山不市-青銀少共學環境營造趣」計畫,榮獲教育部青年志工績優團隊第一名。
本校學生所組成的「小鎮復活者聯盟」團隊,推動「大林小鎮復活記」,為「萬國老戲院」與曾經繁華的「大林小鎮」量身打造專屬的觀光旅遊宣傳片、設計小旅行路線、印製文創商品等,使目前已獲修復的老戲院,風華再現,並獲得「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之補助。「大林慢遊旅行團」更以計畫名稱「大林不浪漫小旅行企劃」榮獲105年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績優團隊競賽第二名。
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為鼓勵銀髮族終身學習,本校積極配合教育部辦理「樂齡大學」課程,提供長者歡樂、健康的學習園地,並獲教育部評選為「第3屆樂齡教育奉獻獎」卓越領導獎。
本校與財團法人蔡衍明愛心基金會為了照護青年學子及關懷社會弱勢族群,攜手合作舉辦「公益青年送愛下鄉趣」活動,分別於春節、端午、中秋等三節前,致贈關懷禮金予嘉義縣大林鎮在地社區60戶弱勢家庭及該校弱勢學生40名,每戶5,000元,共頒贈50萬元新台幣。
本校以實際行動落實三好,並響應華山基金會關懷社區老人的系列活動,不定期辦理活動關懷社區長輩,亦於校內設立『愛心公德桶』,藉以集結全校師生的愛心,幫助弱勢的長輩,回饋社會。
五、大學評鑑結果亮眼
本校100年度校務評鑑五項全數通過、104年度大學校院通識教育暨第二週期系所評鑑全數通過、104年科技學院系所及藝術學院創意產品設計學系全數通過6年「IEET工程教育認證」、105年管理學院系所全數通過4年認證之「華文商管學院」(ACCSB)認證、107年校務評鑑四項評鑑項目全數通過、109年管理學院系所全數通過4年之「華文商管學院」(ACCBE)週期性再認證。